簡介

本所教師主要從事於環境及職業衛生相關議題之研究,涵蓋範圍廣泛多元,而所提供的碩士及博士教育訓練,更已成為國內公共衛生領域提供所需的專業人才。目前本所教學及研究涵蓋下列領域:1.環境職業醫學、2.職業衛生、3.環境職業流行病學、4.環境毒理、5.氣膠技術、6.人因工程、7.暴露評估、8.風險評估、9.新興汙染物檢驗方法開發、10.體學研究(OMICS)及11.醫學昆蟲學與病媒管制等。

 

 

 

1.環境職業醫學

培育具備環境及職業醫學專業的人才,課程設計著重在熟悉環境及職業健康科學知識,使其具有預防及處理環境及職業疾病及傷害之能力,本所教師研究橫跨環境職業醫學多方面的範圍及領域,旨在找出、減少或除去環境上、工作上相關的危害。研究主題包括:環境污染及內分泌干擾物質對成人慢性病及兒童健康的影響,傳統石化及汽車製造業以及新興半導體及光電產業中,各式化學、物理、生物性職業暴露及心理壓力等,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肝臟及腎臟疾病、神經性疾病、代謝症候群、皮膚疾病、癌症及生殖發育危害等。

 

2.職業衛生

課程設計在訓練職業安全與工業衛生專業知識,使其具有從事認知預防職業疾病及傷害之能力,本所教師目前研究橫跨職業衛生多方面的範圍及領域,旨在預測(anticipation)、辨識(recognition)、評估(evaluation)及控制(control)找出、減少或除去工作上相關的危害。研究主題包括:調查評估職場上物理性、化學性與生物性危害暴露因子,並採取如職場組織改變、工程改善措施與使用個人防護具等方式進行介入型控制研究。另職業性暴露引起的皮膚病、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在汽車製造業、化學工廠、廢棄處理、半導體)、重金屬()、持續性有機物、生物、化學危害暴露引起生殖危害和慢性病。同時也針對特定職業如:廚師、律師、半導體作業人員、醫護人員,在工作場所所面臨的人因、壓力、氣膠等危害因子評估和職場組織改變及工程改善措施等介入型工業衛生研究。為因應時代的發展,也針對像職場壓力、奈米、電磁場和新興化學品等,在職場及環境暴露上的問題,進行尖端工業衛生相關研究。為因應國家及業界的需求,也針對職業衛生管理系統,如GHSTOSHMSOHSAS,進行系統建制、教育推廣和國際連結的工業衛生研究。

 

3.環境職業流行病學

環境職業流行病學著重點於找出和測量引起人類疾病致病因子(物理、化學、生物等不同性質因素),並進而提供科學上的證據,做為國內環境及衛生政策制定參考。路徑課程設計綜合了流行病學方法、生理健康評估、進階環境衛生風險分析方法。目前已有研究內容包括氯乙烯引起的肝病變、鉛暴露對人的智力發展及生殖上的危害、工作壓力及輪班作業對心血管的影響、空氣污染物對呼吸道、心血管健康的影響,找尋環境暴露的生物標記及環境病癌症的易感受基因型。在這一系列的研究下,觸角伸及氣喘、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病、生殖方面疾病、重金屬、室內外空氣污染、化學及半導體工廠等不同面向的議題。本所教師及研究人員也不斷站在研究發展生物、分子、基因標記的最前線開創新的研究領域,研究成果至今也廣被應用在流行病學暴露族群研究中。除此之外環境分子流行病學和職業流行病學也是目前研究的重點發展方向。

 

4.環境毒理

主要致力在研究環境毒理使用實驗室方法來探討環境危害因子的毒性及機轉交互作用引起呼吸道、心血管、肝臟等疾病。主要利用動物或細胞實驗來驗證流行病學因果關係或探討新興材料的毒性及機轉。例如利用細胞及動物實驗來驗證流病上大氣微粒的心血管效應,也可利用細胞及動物實驗來發現奈米材料的潛在毒性及機轉。此外,生物標記的開發可應用於暴露及風險評估,例如特定DNA加成物及氧化壓力標記8-OHDG等。

 

5.氣膠技術

氣膠技術主要著重在環境和職業暴露的化學、物理、微生物、暴露與風險評估以及工程改善與整合管理方面。本所教師及研究人員從事於測量及模式化大氣中、室內空氣和個人暴露於工作環境中的污染物,發展採集及分析空氣污染物的採樣器,及進行評估影響採樣器物理、化學和生物性因子,並對新產品、燃料、技術進行風險率的估計及提供其矯正策略。本所氣膠實驗室刻正進行之計畫有:各級呼吸防護設備效能改進與研發、微粒分徑採樣器研發、快速呼吸系統微粒沈積率量測、呼吸系統新型藥物輸送系統開發、微粒防護衣測試方法開發、空氣清淨機效能測試與提昇研究、單一顆粒微生物懸浮腔建置、薄膜破裂微粒生成特性與控制方法佳化研究、新型奈米微粒產生器開發、利用奈米微粒技術結合再生能源(提昇光電轉化效率)等。

 

6.人因工程

近年來人因工程議題逐漸在工業衛生上展現其重要性,也因此成為本所教學及研究上的重點之一。以「適合性的人機介面」為出發點,所上人因工程領域發展著重於了解本土性人因介面的特性和限制性;從生理、心理方面著手,藉由改善工作環境來達到預防意外傷害、慢性疾病的目的。本所教師除投入人因工程安全衛生課程教學,也參與了各項職場內人因工程改善的研究,包括了工作場所肌肉骨骼疾病、輪班工引起心血管疾病、工作上心理壓力等等。此外,也有研究從事測量方法開發,如終端機打字工作者即時監測電腦程式等。

 

7.暴露評估

暴露評估主要在研究可能影響人體健康的因子(如化學性、物理性與及生物性危害),其在各類環境介質中分布的情形與決定的因素,並探討污染物傳輸的機制、途徑及濃度,並進一步評估在不同暴露途徑下,污染物質跟人體接觸的濃度、頻率、與時間長短。本所主要藉由問卷、個人監測、環境監測、生物偵測、模式模擬等方式進行空氣、食物、水環境傳輸介質相關之暴露評估,評估的結果可應用在風險評估及管理、環境流行病學、及環境品質趨勢分析等研究上。

8.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近年已廣為國際社會所接受,目前已成為國際先進國家制訂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決策參考工具,近年來國內環保相關法規、職業安全衛生法、與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都相繼將風險評估入法,目的希望整合最佳的科學資訊作為決策的參考,以妥善維護國人健康,對專業人才需求若渴。風險評估是以科學的步驟來解析一件事物可能造成風險之形式、範圍及特性之過程,健康風險是因為人類暴露到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等危害因子而導致傷害、疾病或死亡的可能性,簡而言之,健康風險評估是對暴露於危害性因子而造成危害的估計與描述。健康風險評估可應用於職業安全與衛生、環境衛生及疾病管制、有害物質管理、環境保護與污染整治、食品衛生標準、醫療及藥物毒物管理、農業及畜牧用藥管理、輻射危害控制與保護及風險溝通與風險管理等。在環境保護與污染整治領域包括環境品質標準之訂定、污染源排放標準之訂定、公害鑑定及賠償、污染管制策略之擬定及污染場址復育整治目標,職業安全與衛生領域包括職業安全與衛生法規之訂定、作業環境中有害物濃度標準之訂定、作業環境工程控制設施及風險溝通與風險管理。這個領域在亞洲與都屬國內於啟蒙階段,臺大公衛學院擁有最佳師資與人才,正是發展風險評估的最佳時機,因此只要學校挹注適當資源,臺大公衛學院在風險評估的研究與教學發展,將可在國際學術上站一席之地。

 

9.新興汙染物檢驗方法開發

新興污染物為近十數年來全球所關注的議題,這些化合物雖大多不若傳統環境污染物難以降解與急毒性,但是在人類長期大量使用之下,廣佈於各環境介質,且已證實導致一些生態效應與人體健康危害。因大部分新興污染物在環境、人體、生物體之濃度不高,且屬非揮發性之及性物質為多,不易以傳統分析小分子揮發性與半揮發性之技術加以分析,也導致後續其環境流布、毒物動力、暴露評估、風險分析等相關研究工作較難進行。以是,開發新興污染物微量分析技術成為打通研究瓶頸之致要關鍵。本所掌握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分析儀、氣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等尖端核心儀器分析技術,搭配不斷精進之樣本前處理流程(諸如頂空固相微萃取、快速固相萃取、基質固相散布、QuEChERS萃取),致力開發新興污染物多重殘留分析方法。例如針對農藥、塑化劑、全氟碳化合物、個人保健品與藥品等,以能在環境水體、底泥、生物組織、各類食品、人體血、尿、唾液等檢體進行分析,偵測極限可達十億分之一(ppb)甚至更低。這些檢測技術對於未來釐清新興污染物於各環境介質之分佈、生物體之累積性、底泥中之沉積、人體外在暴露與內在劑量評估、可能標的器官之找尋等,皆至為重要。

 

10.體學研究(OMICS)

體學研究著重在環境暴露對人體表基因及代謝體的影響,藉由高通量得分析生物樣本,期待可以更全面且快速得瞭解環境及基因交互作用並解釋表現型。人體樣本的體學研究用流行病學及預防醫學的領域,並以動物模式做驗證,終極目標是了解疾病機轉並發展生物標記。暴露體學也是目前學院的整合主軸,主要藉由生物樣本的表基因及代謝體研究了解環境暴露對人類健康的長期影響,期待發展出人體複雜疾病的早期診斷之生物標記。表基因及代謝體分析平台已提供多項校內外研究平台,未來將繼續進行跨領域研究。

11.醫學昆蟲學與病媒管制

醫學昆蟲學介紹昆蟲綱、蜘蛛綱、唇足綱和宿主鼠類等重要病生物,包括生物分類、生態、行為、傳病機制和流行病學等。醫學昆蟲重點種類涵蓋傳播瘧疾的瘧蚊、傳播登革熱的斑蚊和傳播日本腦炎、西尼羅熱的家蚊等。蜘蛛綱病媒蜱和蟎等媒介的萊姆病、斑點熱和恙蟲病等也是新興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主題,是非洲、歐美地區重要的熱帶醫學議題。此外,鼠類媒介的漢它病毒症候群,以及自然界中扮演病原體的儲主等都是重要的主題。透過病媒生態、疾病發生、臨床症狀和流行病學趨勢闡釋,認識熱帶醫學的發展和演變,以及全球化、氣候溫暖化下疾病的預防和疫苗的開發策略等。在病媒管制部分,針對氣候變遷下住居空間的設計、規劃和管理等,介紹當前生態環境中蚊、蠅、蛾、蚋、蜱、蚤、蝨和蟎等寄生性和騷擾性病媒的防治原則和方法。從基礎的環境管理和防除,到化學殺蟲藥劑的分類、使用,防治策略和法規的擬定,和末端生態系影響的評估等,建立學生適地適性的、生態環保的、永續的病媒防治概念。